【2021年4月書單】
四月最重要的事就是:三重有第二家獨立書店「逃逸線書室」啦!書店主人一樣是常日書房的茜茜,這家店離捷運三重站很近,店面很低調,Google地圖找不到(但這禮拜有了!),但很適合大家寫稿或跟朋友低聲聊天。
我在逃逸線買的第一本書是《貝加爾湖隱居札記》,大家都知道我只買自己看過的書,但這裡很多書我都有了(品味相近心懷感恩),只好隨手來一本。《終戰那一天》則是我在常日書房買的第一本,那之後一直沒翻開,直到最近為了寫灣生的小說,才把這本書挖出來,幸好讀書永遠不嫌晚,以為跟自己無關的書,有一天會成為重要的參考資料。
《廣告表示:╴╴╴。老牌子.時髦貨.推銷術,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》|
我猜大家都看不到書名,就特地上網複製貼在這裡。陳柔縉挖掘日本時代的報紙廣告,原來日常生活用品如此淵遠流長!
《貝加爾湖隱居札記》|
一個法國人跑到冰天雪地的俄羅斯住了半年,我手上是十一刷的版本,是不是大家在不能出國的時候,想像自己過著這種生活啊?
《消失的另一半》
小說的設定是:有一些黑人,長得很像白人——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身分,你要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?在台灣,亞洲人的界線有時也不是那麼明顯,但對某些人來說,這也是很重要的認同。這本書所討論的,或許就發生在此時此刻的我們身邊。
《世上沒有純粹的黑》|
以芙烈達生平寫作的小說,肉體的痛、心靈的痛。
《讀而自由》|
很榮幸被陳夏民選入這本書的第一篇,其他作者關於性別、倫理、安樂死、經濟、環境、歷史的討論也深深啟發了我。如果這篇書單有中學老師讀到,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在學的孩子(以及想多接觸各種議題的大人)。
《Real Artists Don’t Starve》
米開朗基羅常常抱怨自己很窮,但研究者發現他的銀行往來帳戶根本富可敵國;貓王還在當卡車司機時,有事沒事就路過(?)錄音間推銷自己⋯⋯書裡還舉了很多例子,對比大家對於創作者的迷思。這種強烈目的性的書,開啟了我的英文閱讀之路。(我從來沒讀完《夏綠蒂的網》等兒少小說,到了最近才覺悟,非虛構類作品比較適合我培養英文閱讀習慣。)
《洞悉市場的人》
受訪者曾拜託作者不要寫這本書,但作者還是寫了,而且讓受訪者講了十幾個小時。場景栩栩如生,應該是訪了無數的人之後,還保持清醒的頭腦,理出一個明快的架構。如果想瞭解基金的演算方法應該不用看這本(數學部分我直接跳過),但對付一個拒訪的受訪者,還讓他同意出版這本書,反正我是信了。
《消失中的江城》
這本我找了很久,終於被我找到了!!!